· 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统战理论

高校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基本情况分析

作者:  来源:党委统战部  发布时间:2010-12-03  浏览次数:3483

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校园里的大学生们通过书籍、广播、网络、等各种各样的媒介来接收外界信息,宗教文化已在大学校园里广泛传播。因此,及时了解大学生的精神状况,正确引导大学生的宗教观念,对维护校园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99月,武汉大学宗教学研究所编制了一份“湖北省大学生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调查问卷”,中南民族大学配合武汉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对在校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

一、大学生宗教观的现状

中南民族大学现有55个民族22657在校生,这个民族大家庭里,少数民族学生超过60%以上。此次调查随机共发出3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91份问卷,回收率97%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为“少数民族学生多,汉族学生少;女生多,男生少;共青团员多,中共党员少;理科学生多,文科学生少;农村学生多,城市学生少。总共涉及少数民族22个,少数民族学生203人,占有效问卷总人数的70%,汉族学生88人,占30%。男女生所占比例分别为35%65%;中共党员占13%,共青团员占87%;理科院系和文科院系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65%35%;来自农村占43%,城市的占29%,城镇占28%

1)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基本情况

在这次调查中,有14%的学生选择“目前信仰某种宗教”。其中,选择信仰伊斯兰教的有14人(回族11人,白族1人,东乡族1人,维吾尔族1人);信仰佛教的10人(蒙古族2人,汉族2人,壮族2人,土家族1人,白族1人,侗族1人,彝族1人);信仰基督教6人(壮族3人,满族1人,畲族1人,汉族1人),信仰道教2人(白族1人,壮族1人);其他2人(白族1人,壮族1人)。

14%有着宗教信仰的学生中大部分来自少数民族,他们从小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有的民族甚至全民信仰宗教,在这种氛围下,他们对某种宗教的文化与生俱来的崇拜。

尽管余下的86%学生目前没有宗教信仰,但是这86%的学生中有71.2%的人表示“认同宗教”;70%的学生在回答“如何看待具有宗教信仰的人”这个问题时表示“非常理解、尊重其个人信仰”。这个数据表明,大多数学生对宗教信仰并不反感,而且基本上有部分肯定的倾向。

2)宗教信仰观念形成的年龄

我们把大学生开始信仰宗教的年龄划分为3个阶段:一是从小开始就有宗教信仰,这一时期我们归为朦胧期(12岁以前),小孩的生理和心理还未发育成熟,对周围事物的感官认识基本上来自家长的引导;二是中学时期开始信仰宗教,我们把这一阶段归为萌芽期(12岁~18岁)。这个时期的小孩处于童年到成年的发育阶段,有自己的思想,但这个时期大脑的认知和判断力下降,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很容易产生叛逆心理。三是进入大学,即18岁以后,归为成熟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思想已逐步成熟,具备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但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

调查显示,有20名学生选择“12岁以下”开始信仰宗教(19名少数民族学生,1名汉族学生); 3名学生选择“18岁以上”开始信仰宗教;5名学生选择“12岁~18岁之间”开始信仰宗教。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对宗教的信仰始于幼年时期,并且和他们的民族有着必然联系。

然而,我们进一步观察数据发现: 41%的学生最初接触宗教的动机是因为“承袭家庭传统”,而促使学生正式皈依所信仰的宗教的关键因素,34%的学生选择了“在宗教信仰内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及归属感”,并且,让学生维持和鼓励自己坚持宗教信仰的主要因素,49%的学生选择了“信仰宗教之后思想和个性所得到的升华”;37%的学生认为“与没有信仰的人相比,宗教信仰带来更深沉的伦理道德观念”,以及“生活充满更多的喜悦和欢乐”。(该组数据均为选项里面学生所选比例最多的回答)

这个结果与前面得出的“大部分学生的宗教信仰是自身民族与生俱来的”稍有出入:“民族信仰”只是一块敲开宗教信仰大门的红砖,而真正的钥匙是宗教本身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

3)大学生对待宗教的行为表现

大学生对待宗教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行为动机。在回答“如果你有参加宗教活动,那你参加宗教活动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时,有133人选择“祈福”,有87人选择“参观浏览”, 69人选择“好奇”,46人选择“陪同他人参加”,37人选择“兴趣”,27人选择“忏悔”。

大部分学生通过对宗教的信仰,以及到宗教场所进行祈福、祷告,来缓解来自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经济等各方面的压力。说明大部分信教大学生并不具有完全意义上的宗教信徒的信仰特征,而是通过宗教信仰使自身得到心灵慰藉和精神解脱。

另外,有18%的同学“有皈依某种宗教的想法”,其中:36人想皈依佛教,16人想皈依基督教,12人想皈依伊斯兰教,5人想皈依道教。由此可见,佛教在大学生中形成的影响最大,这与佛教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佛教教义与儒家思想相融合的深刻内涵有着密切联系。

不光是大学生受到佛教的影响,佛教在广大民众间的影响也是极大的。例如:农历2010年正月初五财神爷过生日,60万香客挤爆10多万平方米的归元禅寺,可见当今社会人们寄希望于神灵佛菩萨的保佑,渴望改变生活现状的强烈愿望。

4)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认知以及对宗教政策的认识

调查显示,有73%的学生认为宗教信仰是“一种文化历史现象”,16%的学生认为宗教信仰是“唯心主义”,15%的学生认为宗教信仰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另外有小部分学生认为宗教信仰是“愚昧迷信”、“麻醉人们的鸦片”。这表明,大部分学生能够客观理性的看待宗教信仰。

77%的学生表示“觉得宗教与马列主义,共产主义之间不相矛盾”,并且65%的学生认为“高校开设宗教学选修课有助于学生认识宗教的本质,理性面对宗教问题”。仅4%的学生认为“宗教学就是关于如何信仰宗教的学问,因此开设宗教学课程就是传播宗教”。

在回答关于“在我国当代社会的文化建设和道德建设,宗教应该和可能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个问题上,59%的学生认为“宗教文化是民众智慧的结晶,有深刻的哲学背景,有超越的宗教意识。它与精英文化,政治文化既有间隔,又有互渗,它对民族文化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仅5%的学生认为“宗教会麻痹人的主动性和科学创造精神,使人安于现状,只求神灵,不求进取,完全接受命运之神的摆布”。

在看待我国宗教的发展及各宗教之间的关系问题上,67%的学生认为“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中国传统宗教将与基督宗教多元共存,既竞争又对话,并在社会各层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其次,27%的学生认为“随着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各种宗教的发展道路越来越窄,都将被边缘化”。4%的学生认为“中国传统宗教取得主导地位,基督教将被边缘化”,还有2%的学生认为“基督教将取得主导地位,中国传统宗教被边缘化”。

在让学生“自由发表对宗教现状的个人看法这一主观题上,有一名学生说:“我是一个虔诚的宗教人士,自小信仰伊斯兰教,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着悠久的历史。我认为它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尤其是在这样一种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更需要它的存在。宗教是民众智慧的结晶,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

另有学生认为:“我国民族众多,而少数民族大多有自己本民族的宗教信仰,所以我国的宗教信仰比较多,群众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并不是什么坏事,也完全可以理解,但是有些宗教人员却打着宗教的旗号做损害国家利益的事,这是不可容忍的。”

还有学生说:“信仰不是迷信,信仰也不属于宗教,信仰是自我精神的显现。宗教的信仰以其善而使人自我约束与教育,学会在挫折中奋发。人应当先忏悔,从自我罪过中学会赞美别人的美好,再学会为他人之美好而祈福。宗教的存在以其本善之教义而繁荣。”

[1] [2] 下一页

© 2017 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统战部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大街145号哈尔滨工程大学主楼626室 邮编:150001 电话:0451-82589621 邮箱:tongzhanbu@hrbeu.edu.cn 管理维护:党委统战部 技术支持:信息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