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统战理论

以“心”思路引领高校无党派人士政治引导工作 开创政治引导长效机制“心”格局

作者:  来源:党委统战部  发布时间:2010-11-28  浏览次数:1117

无党派人士历来是统一战线的重要工作对象,无党派人士工作历来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党外高级知识分子尤其是无党派人士聚集的地方,在新时期,如何更好引导无党派人士在国家繁荣、地方发展、学校提升、个人进步的各个阵地上更积极、更充分地发挥作用,已成为高校无党派人士政治引导工作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政治引导更是一门讲究心灵沟通的艺术,要围绕“核心”、把握“中心”,还要用“真心”换“人心”,无党派人士政治引导工作,处处离不开“心”。只有把工作用心做到高校无党派人士心里去,才能赢得无党派人士发自内心的认可和认同。高校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引导长效机制的建立,要以“心”思路贯穿始终;政治引导长效机制的工作格局,也应该开创“心”格局。

“心”格局,在于牢牢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核心”,立足于高校实际工作“中心”。把政治引导和大学特色结合起来,在高校形成良好的政治参与环境、人文环境和教学科研环境,使政治引导深入人心;“心”思路,就是把高校无党派人士具体工作的各个方面落到实处、做出新意,使政治引导工作以微见著、凝聚人心;政治引导工作的各个层面落实之后跟踪效果、评价结果、反馈成果,及时修正、及时总结经验,确保高校无党派人士政治引导工作的科学性和长效性。

一、高校无党派人士政治引导长效机制的建立,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思想核心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辩证统一,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最重要的部分。高校无党派人士政治引导工作,“根”在核心价值体系,“魂”也在核心价值体系。

要引导高校无党派人士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引领思想认识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在当下复杂多元的社会环境下,对于高校无党派人士而言,较为容易面临多元思想的冲击、多元价值观的考验,树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大旗,对于无党派人士坚定信念、在人生发展和价值选择上找准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要引导高校无党派人士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自己奋斗的精神源泉。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个人的成长、个人价值的实现,不能脱离共同理想。只有把个人发展的目标同共同理想结合起来,个人进步才能达到新的境界,才能在更高的意义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目标追求。

要引导高校无党派人士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贯穿到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去。“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2]。引导高校无党派人士践行、传承这两种精神,以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看待世界、看待自身,提高精神层次和思想境界;为自身在高校教学和科研、管理等工作的科学发展、个人成长和理想价值的实现提供不竭的精神力量。

要引导高校无党派人士以“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自己的社会行为。。引导无党派人士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自觉做“八荣八耻”的实践者。引导无党派人士在践行社会主义道德和行为规范的过程中,获得社会主义荣誉感和自豪感。

总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政治引导的“核心”,就是要引导无党派人士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人生态度、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在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不断升华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为履行职责、献身使命提供精神上的支撑和动力。最终增强高校无党派人士对社会主义、对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与高校自身特色相结合,在高校中突出“四个空气”,为无党派人士积极参政议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提供激励和动力

曾任吉林大学校长的匡亚明先生提出过优良校风建设的“四个空气”,即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空气、高度的社会主义学术空气、高度的社会主义文明空气和高度的社会主义体育文娱空气。这四种空气弥漫吉林大学校园,在润物无声之中熏陶人、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人、在循序渐进之中教育人,对吉林大学优良学风、校风、科研风气的形成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校无党派人士政治引导的长效机制,也要从大学精神、高校特色出发,吉林大学在实际工作中致力于建立与这“四个空气”相结合的政治引导长效机制,使高校无党派人士有宽松大气的政治环境以安心立命,有兼容并包的科研教学环境以敬业乐群,有丰富健康的人文环境以陶冶身心、提升境界,最终把政治引导工作做到无党派人士“心”里去。

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空气,即创造宽松大气的政治环境。学校要着力在学校中建设形成讲政治、懂政治的氛围。所谓“讲政治”,其一是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精神落到实处,其二是引导无党派人士正确看待政治和参与政治,识大体顾大局;所谓“懂政治”,其一是引导无党派人士懂得、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其二是引导无党派人士正确参与政治、有序参与政治。

高度的社会主义学术空气,即创造兼容并包的学术环境。高等院校的无党派人士,绝大多数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在学术科研教学管理等领域有较大成就,其中很多人还是各自学科学术带头人。高校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引导,应该在高校内培养形成高度的学术空气,为无党派人士创造学术氛围浓厚、崇尚创新实践、学术研究民主、努力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优良学术环境,引导他们在各项事业上勇挑重担,快出成果、多出成果,产生更为积极更为长远的社会影响。

高度的社会主义文明空气、高度的社会主义体育文娱空气,即创造积极健康的人文环境。“文明之始,文化为先。”高校作为高层次的育人场所,是党外知识分子的集中地,它既是培养干部的“苗圃”,又是培养党外代表人物的“源头”。高校的人文环境、文化氛围和文明气息,能很好地融入高校统一战线的血液,作为一种思想和精神贯穿于无党派人士政治引导之中,使政治引导工作富有亲和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1] [2] 下一页

© 2017 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统战部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大街145号哈尔滨工程大学主楼626室 邮编:150001 电话:0451-82589621 邮箱:tongzhanbu@hrbeu.edu.cn 管理维护:党委统战部 技术支持:信息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