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要求:党委要把支持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自身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责任。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进一步提出了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要求。“带动”与“支持”反映了不同的党建与民主党派建设的关系,相比较而言“带动”不仅包含支持,还具有带领、互动和共同发展的内涵。在如何对待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问题上,党委的责任更加重大了,工作要求也更高了。因此,加强高校党建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相互促进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新课题。
一、高校党建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相互促进的重要性
高校是新世纪各种势力争夺的重要阵地。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将党的建设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联系起来,发挥党的引导、示范、激励作用,实现两者在比较、借鉴、互动中的和谐共赢,对于应对复杂国际国内形势、促进党际和谐、办好高等教育、凝心聚力汇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推动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重要领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和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关系的重要保障。高校党的建设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自身建设相互促进,是构建和谐党际关系,推动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重要领域。首先,加强党在高校的治校理政能力建设,能够提高党在高校领导和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提供政治保证,高校党委的重视将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开展自身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其次,加强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自身建设,能够提高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在高校乃至国家的参政议政能力和民主监督水平,为进一步培养民主党派干部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水平的不断提高来促进高校党的建设;最后,高校党的建设与民主党派建设都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服务高校发展,因而,两者自身建设的相互促进更能增进党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和谐。以基层党际关系的和谐推动整体党际关系的和谐,是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2、凝心聚力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党及民主党派基层组织通过两者建设的相互促进,党打牢在学生中的主心骨地位,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协助党做好学生工作,校园就会安定和谐;另一方面,党外高级职称的教师在高校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其中,“海归”在他们中占有不小的分量,他们有的人受西方政治思想影响较深,缺乏对党的了解和认同,如何做好这部分教师工作是学校党委和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共同责任。只有将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团结起来,才能够做到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构建和谐校园。
3、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必由之路
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响应党的号召,提出建设学习型参政党。一方面,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在自身组织发展、活动开展、作用发挥等方面普遍落后于中共,以建设学习型参政党为契机,以中共为师,从中共党的建设实践经验中汲取营养,中共在方向、内容、方法上给以指导,两者在相互学习中不断进步,共同应对复杂局势,有效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一方面,高校党的建设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自身建设相互促进,能够保证科教兴国战略的顺利实施。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成员大都是中高级知识分子,在科教兴国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仅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自身建设的问题,还是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问题。党的建设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相互促进,在国际政党制度的视野下,学习研究执政党和参政党建设,将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一人才优势,为科教兴国服务。
二、高校党的建设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相互促进的路径选择
1、党的思想建设要有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参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思想建设要有党的指导
通过相互促进,不断巩固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党与民主党派既有共性又有不同。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高校党委及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思想建设都必须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党委在进行党课培训、政治学习、党日活动时,都应当邀请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人士参加。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参与党的思想建设,既是对党的督促、鞭策,又可以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要自觉地了解和掌握高校党委传达的中央精神、路线方针政策、学校制定的重大方针政策,自觉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自身思想建设。只有接受党在思想建设上的指导,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才能认清“六个为什么”,才能自觉地划清“四个重大界限”,才能切实提高自身思想理论建设水平。
2、党的组织建设要有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协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建设要有党的把关
组织建设是政党建设的重要基础。高校党的组织建设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既要遵循政党组织建设的一般规律,又要保持自己的特点。首先,高校党和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在组织建设的原则、方法上可以尝试“大党建”联合,即两者共享在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监督等方面的资源,只不过在内容涉及上,学校党委注重领导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建设,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注重民主参与的建设。其次,高校党委在党内重大人事调整及安排上,要切实发挥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政治协商作用。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也应自觉接受党在组织建设方面的指导,在组织发展时,要虚心向院系党委(总支)征求被发展对象的意见,协助校党委及统战部门把好成员质量关。切不可“暗度陈仓”或各自为政。最后,高校党组织要及时总结党在组织方面的主要经验,督促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认真做好自身组织建设的经验总结,两者可通过各种形式的座谈会、研讨会,交流经验,共同促进两者组织建设的发展。
3、在作风建设上,高校党委及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要切实互相监督
作风建设是政党建设的灵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建设学习型政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高校党组织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并发挥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要切实落实参政党责任,支持学校党委做好联系群众的工作;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就是要把各自所联系的群众利益及国家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代表的阶层和群体的局部利益要求有效地疏导、整合、表达出来,成为党联系本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从而真正实现参政为民的本质。学校党委要支持和帮助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塑造“参政为民”的良好形象,克服“特殊身份”等不良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