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统战理论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实践和探索

作者:  来源:党委统战部  发布时间:2010-11-28  浏览次数:1115

目前,党外知识分子在我国高校知识分子队伍中占半数以上,尤以年轻人居多。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江泽民同志曾强调指出:“能不能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衡量党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一所医学院校,我校结合实际工作,针对薄弱环节加强工作力度,继承优良传统调动工作积极性,发挥优势特色增强工作效果,使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教育培训规范化,着力提高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素质

1、发挥主渠道作用,开展系统的理论培训。我校是一所以医为主的多科性院校,党外知识分子绝大多数的知识背景都是医学类专业,他们思维严谨、勤业精业,追求“精品”、“精致”是他们身上的共同特点,这也是学校长期形成的校风,恰如我校校训所示,“博学至精、明德至善”。工作和生活中,他们非常关心时势政治和国计民生,但毕竟没有太多的专业背景,同综合性大学尤其是文科类院校兄弟高校的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相比,我校党外知识分子总体的政治理论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为此,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党外知识分子的教育培训工作,一是“送出去”,二是“请进来”,近年来,学校已经实现了教育培训工作的常规化。

首先,将优秀党外知识分子“送出去”。从国家到地方各级社会主义学院都集中了优质的师资和教育资源,我校充分抓住每一个培训名额和机会,积极选派党外知识分子参加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省社会主义学院和市委统战部组织的脱产学习。培训结束后,参加学习的老师普遍感到收获非常大,与没有学习前的想法大相径庭。他们认为,通过学习不仅加深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还增长了见识,广交了朋友,纷纷表示以后只要有机会还愿意挤出时间参加学习。这些学员的切身体会,也吸引着其它党外知识分子积极参加理论学习。

其次,将知名专家、资深领导“请进来”。努力办好学校社会主义学院,使大部分党外知识分子都有机会接受全面、系统的教育培训。我校于2005年成立了社会主义学院。至今,已举办了六期党内党外理论培训班和研讨班,培训总人次达300多人。培训对象主要是各民主党派和群众团体骨干人员、无党派代表、党外中层干部、党员领导干部和参与统战工作的党内同志,举办时间在每年的秋季。培训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邀请省委统战部、省社会主义学院、省委党校、兄弟高校的领导和专家讲授统一战线基本理论知识、政治经济社会热点问题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二是邀请学校资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负责人座谈参政议政经验和党派工作经验;三是邀请学校党政领导介绍学校统战工作历史和学校发展战略,座谈学校管理经验和体会。每次理论培训结束后,统战部都要组织学员外出考察,巩固学习内容,交流学习心得,加深相互了解。学校党委十分重视社会主义学院建设,由分管的校领导担任院长,设立社会主义学院专项经费。从近年来培训的效果看,党外知识分子参与学习的热情很高,不少同志培训后还提交了书面的学习心得。社会主义学院不仅提高了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素养,增进了学校党委与党外知识分子的相互了解,取得了学习与团结的双重效益。

2、高度重视各民主党派的自我教育和党外代表人物的影响作用。各民主党派在加强自身思想建设的过程中,创造了各种学习形式,这些学习形式多样,富有特色,效果较好,同时对党外知识分子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从我校各民主党派的做法看,主要有“三个结合”。一是将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感性认识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如我校农工党基层委员会举行的“瞻仰邓演达革命先辈,学习农工党新党章”的活动,既接受了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又学习了党派新党章,增强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将政治交接与学习教育相结合,如我校有一批老一辈党外代表人士,他们与中国共产党有深厚的革命感情,积累了丰富的合作共事、参政议政和党派工作经验,在他们所联系的党外知识分子中享有很高的个人威望,他们对年轻同志的教育引导非常有说服力。我校原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中央常委管晓虹教授发挥传、帮、带作用,一批年轻的党外代表人物迅速成长起来,农工党基层委员会继续保持着生机和活力。三是将参政议政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目前,我校现有2名全国人大代表和2名全国政协委员,每年统战部都要组织党外知识分子参加全国“两会”精神传达报告会。党外知识分子不仅了解了“两会”的动态,而且还加深了对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了解,有利于他们抵制西方“三权分立”的民主制、“两党制”的政党制的消极影响。

二、民主监督制度化,着力发挥党外知识分子优势和作用

1、通报校情,以发展凝聚和团结党外知识分子。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我校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获得了教育部本科和七年制教育教学水平评估“双优”的好成绩;科学研究发展迅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SCI学术论文都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才培养成果显著,涌现出以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人才,学校多次被评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校党委出台了《校情通报制度》,每学期都召开党委扩大会,邀请副高以上职称的党外知识分子参加大会,通报学校发展取得的最新成绩,分析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用事业发展的纽带鼓舞和团结党外知识分子共同为学校事业做贡献。

2、建言献策,使党外知识分子融入学校的发展。为了广泛听取党外人才对于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党委每学期都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学校本学期工作安排的意见和建议。每次进行重大战略决策和重大发展规划都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集中他们的智慧。学校多次开展“建言献策”、“我为学校科学发展提一条建议”的评奖,增强他们关心学校发展的意识。从近年来,党外知识分子参与学校发展的情况看,他们的态度是积极的,许多建议和意见也为学校党政所采纳,有些还进一步被吸收进了学校的文件和政策。

3、以情感人,关心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和生活。学校在发挥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同时,特别注意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由于我校是一所以西医为主的院校,在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过程中引进了一大批优秀留学回国人才,他们其中有很多都是党外知识分子。由于多年在国外留学,这批党外知识分子回国后都有一个适应期,工作和生活的压力都比较大。这样的时机下,党委统战部及时介入,经常与党外知识分子谈心,了解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想法,帮助他们解决具体问题,从而使这批党外知识分子对统战工作产生良好的印象,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认同感,为以后的统战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我校统战部为党外知识分子牵线搭桥,帮助其外籍子女顺利入学,倾听他们对学校管理的看法,听取对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帮助其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2005年,我校还成立了归国学者联谊会,进一步密切了归国学者的联系。

三、社会服务常态化,着力增强党外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

教育和医疗是都是民生关注的重要主题,也是我校的两大优势。学校高度重视社会服务工作,一方面为为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另一方面也大在增强了党外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1、服务基层,增强党外知识分子自身社会责任感。我校许多党外知识分子都工作在医疗卫生事业第一线,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和侨联、台联、归联成员长期坚持深入社区、厂矿、农村等基层一线,开展义诊咨询、送医送药、健康讲座等活动。虽然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十分繁重,这些党外知识分子坚持利用节假日开展活动。每次开展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活动结束时,群众们还久久不愿离去。看到基层群众对于医疗资源的渴求,参加活动的党外知识分子都深受触动,一定程度上也净化了自己的心灵,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在SARS肆虐的时候,许多党外医护人员以大无畏的英雄精神坚守在医疗第一线,512四川地震发生后,许多党外的专家、护士来不及和家人道别就冒着生命危险前往地震灾区,在余震中救护灾民,预防疾病流行。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我校党外知识分子通过学校统战部的捐款就达十余万元,这还不包括他们通过所在单位、社区进行的捐款。

2、关注民生,激发党外知识分子历史使命感。我校党外知识分子不仅注重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直接为百姓服务,而且注重与各级政府沟通,共同做好民生工作。如多年前管晓虹教授提出“加强血吸虫防治工作”的提案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列为“八大重点督办提案”之一,让深受血吸虫之害的老百姓得到了福音。今年,我校刘起展教授建议南京成立食品安全中心,使食品安全监管由“集体舞”变成“单人舞”,他的这份提案“政府关切,社会关注,百姓关心”,在市政协委员中引起强烈共鸣,也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成为南京市政协首个主席会议督办提案。

党外知识分子群体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有很高的参政议政热情和专业技术优势,通过积极引导,就能为学校事业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 2017 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统战部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大街145号哈尔滨工程大学主楼626室 邮编:150001 电话:0451-82589621 邮箱:tongzhanbu@hrbeu.edu.cn 管理维护:党委统战部 技术支持:信息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