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统战理论

推进新形势下高校侨务工作科学化建设的新思考

作者:  来源:党委统战部  发布时间:2010-11-28  浏览次数:1454

新世纪以来,祖国日渐增强的综合国力和明显提升的国际影响力,极大激发了海外侨胞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增强了华侨华人对祖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越来越多的华侨华人及留学归国人员选择了回国创业,高校侨胞侨眷及留学归国人员数量迅猛增加,高校日渐成为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归侨发展平台。

高校侨情的深刻变化,对新时期高校侨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校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大局观念、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来研究侨务工作,既是适应深刻变化的海内外侨情、推进新形势下高校侨务工作科学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更是每一个高校侨务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和深入实践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新形势下高校侨务工作的新变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高校侨务工作大胆探索,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轨道,取得长足进步。近年来,随着世情、国情、侨情的深刻变化,高校侨务工作更是蓬勃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侨务资源结构发生变化。新中国初期,除了部分高学历、高素质的归侨知识分子,更多的是侨眷侨属。随着老一辈华侨归侨逐渐从工作岗位离退,同时改革开放带来的出国潮和移民潮的兴起及回国创业热潮的高涨,高校侨务资源结构已悄然由原来的以老归侨为主,转向老侨、新侨、留学归国人员并重。并且侨界人士中高层次知识分子比例大幅度提高。

侨务对象价值观念发生变化。老一辈华侨华人由于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影响,宗亲、乡土观念较强。与老归侨侨眷不同,新归侨侨眷及留学归国人员普遍思想更加活跃、学识更加广博、民主参与意识日益增强、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他们深受国内外多元文化影响,思维模式更具国际性和全球性,更注重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对自己“侨”的身份的意识逐渐淡化。

侨务工作思路发生变化。针对侨务对象的新变化,高校侨务工作思路也相应地从接待服务为主向服务发展方向转变,从单一落实政策向依法护侨、排忧解难转变。以往我们的工作对象主要是老归侨和国内的侨眷,传统的走访、慰问、联欢等形式比较适合,服务重点也多在落实政策、兑现待遇、维护权益。新时期高校侨务工作在传统服务形式外,更多地采用了联谊、交流、咨询、互动、建言献策以及发挥作用等形式,在加强政治引导的同时,不断从政策导向上保障他们的权利,服务他们的发展,调动他们爱国爱校的积极性。

二、新形势下高校侨务工作科学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高校侨务工作取得新进步、呈现新变化的同时,也要看到高校侨务工作在推进科学化建设中仍存在着一些亟需提升和改进的问题。

重视程度稍有偏差。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侨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部分高校对侨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个别部处和某些从事侨务工作的同志本身,在认识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对侨务工作和侨务资源“重利用而轻保护,重索取而轻给予”的倾向时有显现;重视“引进”工作,在引资引智领域狠下功夫,竭尽全力,却对“走出去”工作重视不够的现象也较为普遍。这种认识和重视程度上的偏差,极大影响和制约着高校侨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工作力量略显薄弱。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受到诸如机构改革、干部变动等因素的影响,高校侨务工作机构逐步呈下降趋势,有经验而又熟悉海内外侨情的“老统战”、“老侨务”日趋减少,侨务工作干部呈青黄不接态势,侨务工作力量略显薄弱,这与新时期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不相匹配。此外,和老一代华侨侨眷对“侨”的工作充满热情、感情深厚相比,新一代的归侨侨眷及留学归国人员因忙于开拓事业,参与侨务工作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这也这给高校侨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困难。

组织建设呈现不平衡。上世纪90年代前后,全国有很多高校相继成立了侨联组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高校侨联组织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有些高校的侨联组织由于党委重视基础较好,基本上实现了有组织、有队伍、有阵地、有经费、有活动的“五有”局面,而有的高校侨务工作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人员、经费等方面都存在短缺现象。

侨务政策和制度建设不够完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校出国留学人员和新移民的数量不断增加,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和新矛盾。面对新情况,现行的有关侨务政策和制度没有能够及时地加以完善,加之高校管理部门存在职能职责不够明晰,有时不能正确把握和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侨务政策,出国留学人员和新移民眷属的合理要求和权益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1] [2] 下一页

© 2017 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统战部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大街145号哈尔滨工程大学主楼626室 邮编:150001 电话:0451-82589621 邮箱:tongzhanbu@hrbeu.edu.cn 管理维护:党委统战部 技术支持:信息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