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统战理论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作者:  来源:党委统战部  发布时间:2010-11-28  浏览次数:1445

大学生宗教问题是关系高校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宗教工作总体形势是好的。但也要看到,由于诸多因素相互交织,大学生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国际敌对势力打着“宗教自由”的旗号,加紧利用宗教向高校大学生进行西方思想意识的渗透,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使新时期新形势下大学生宗教问题更加复杂。因此,高校要明确教育宗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一、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及产生原因

(一)高校学生宗教信仰现状

1.宗教向大学生渗透日益明显

当今世界是一个日益开放的国际社会,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和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宗教传播速度和范围不断加快拓宽。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时期,很容易产生思想迷失和信仰危机, 也更容易被宗教所吸引。境外某些团体、组织和个人正是利用大学生的这一特性,在超出我国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外,打着文化交流、项目合作等借口,在高校中散发宗教宣传品、传播宗教教义教规、拉学生入教,甚至向学生宣传反社会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言论,宗教在高校中渗透趋势日益明显。以云南中医学院学生信教情况为例,2009年全院有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750人,全院信教总人数为51人,占学生总数的1.36%,覆盖了我国的五大宗教。其中,信仰伊斯兰教人数有10人(均为回族),信仰基督教人数有4人,信仰佛教人数有30人,信仰道教的人数为4人,信仰天主教的人数为3人。信教的方式是:信仰伊斯兰教的10人均为回族同胞,属正常的宗教信仰;信仰基督教的4人,他们的活动主要是在周末到昆明市区的教堂里参加弥撒仪式、听圣经,都是正常的宗教活动;信仰佛教人数有30人,主要活动为间或到在昆的佛教寺院烧香,个别的有吃斋的情况。

2.大学生宗教观模糊

大学生宗教观是指大学生对宗教和宗教问题的基本看法,并在这种看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待宗教的基本态度和思想倾向。当前,大学生在宗教观上认识模糊,大多数学生对宗教知识了解不多,对宗教的起源、发展、对社会的作用及国家的宗教政策等都还缺乏认识。大学生只是把信教当作一种文明、高雅的精神生活加以崇尚,认为是时髦的选择。

关于宗教的本质,恩格斯在《反社林论》中对此问题作了形象透彻的回答:“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但大学生却知之甚少。

3.宗教传播已对大学生产生一定消极影响

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中明确规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干预司法、干预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四章第四十三条也明文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

宗教的传播和国外敌对势力趁机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是作为对我国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一个重要手段,尤其是通过对青年大学生的宗教传播,渗透西方思潮。这已在很大程度上迷惑了大学生的思想信念。长期接触并痴迷于其中的大学生,很容易受这种生活方式的腐蚀而渐渐抛弃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转而信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使享乐、奢侈、刺激、无政府、无组织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大学生羡慕、认同、模仿的生活方式,极易动摇大学生的思想和意志。更有甚者,有些学生会受一些不良信息或一些反华言论的煽动,造成思想偏激、行为极端、心理畸形,参与打着宗教旗号的非法活动,走向了与人民为敌的犯罪深渊。

(二)造成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

1.社会转型期致使大学生产生价值观多元化

目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呈现出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现象,随之带来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社会转型导致了文化多元化,也引起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高校作为思想文化交流的前沿,势必成为各种宗教竞相争取发展空间的地方,而在校大学生基本上还处于知识积累和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受到宗教的影响在所难免。

2.家庭的宗教信仰成为部分大学生信教的直接因素

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有一些民族由于民族形成的历史影响和文化因素影响是全民族信教的民族,如回族、藏族等。在信教的大学生中,有一部分是因为自己的民族身份和家庭的影响而信教的。家庭的宗教信仰已成为部分大学生信教的直接因素和重要渠道。由于家庭因素的影响,信教学生对宗教有更直观、形象的接触和体验,对宗教的认同度较高。

3.学习、就业等心理压力增加导致大学生倾向于去宗教中寻求精神慰藉

高校扩招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当前大学生要面对更大的经济、学业以及就业等方面的巨大压力。面对这些压力,大学生感到自身力量的有限和薄弱,由此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而宗教恰好具有心理调适的功能,能够满足大学生缓解精神压力的需要,为其感情上的宣泄提供了方便的途径,因此部分大学生为逃避现实、寻找心理慰藉而选择了信仰宗教。

4.现代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导致大学生接触宗教的机会空前的增多

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各种新媒体技术已深入运用到日常生活,大学生更是接触新媒体的前沿者和忠实的实践者。网络、电台广播、报纸、手机等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宗教在高校中的传播和渗透变得更加快捷简便和隐蔽性。境外团体、组织和个人通过向大学生发送电子邮件、带有传教色彩的英语电台广播、传手机短讯等方式使宗教渗透到大学生中。

[1] [2] 下一页

© 2017 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统战部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大街145号哈尔滨工程大学主楼626室 邮编:150001 电话:0451-82589621 邮箱:tongzhanbu@hrbeu.edu.cn 管理维护:党委统战部 技术支持:信息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