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统战理论

高校统战工作的文化软实力塑造功能及其创新方向探索

作者:  来源:党委统战部  发布时间:2010-11-26  浏览次数:1037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二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把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到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真正抓紧抓实抓好,努力把统一战线建设成为坚持以人为本、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统一战线,建设成为具有空前广泛性和巨大包容性的统一战线。高校人才荟萃,党外知识分子众多,是统战工作的重要阵地。如何团结和引导这一部分人,以稳定、和谐、团结的精神风貌突显高校的文化软实力,探索高校统战工作的文化软实力塑造功能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向,真正充分地发挥其化人作用,是高校统战部门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应该改革创新以适应时代要求的重要内容。

一、高校统战工作的文化软实力塑造功能及其重要意义

20 世纪90 年代初,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创“软实力”一词,是指包括凝聚力、文化认同以及价值同化等在内的无形力量。软实力涵盖了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无形影响力。其中,以文化价值感召力为核心的国家文化发展实力即文化软实力。对于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承和现代文明的国家来说,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构成中的核心内容。大学作为孕育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新的组织形式和制度结构的基地,是国家软力量的发源地。而高校的统一战线工作正是发展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源泉。高校统战工作的文化软实力塑造功能是指高校统一战线建设所具有的,能够将统一战线的所有成员团结起来,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以推动学校、社会不断发展为共同目标来凝聚人心、形成合力的功能。国家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2009年,广东省委、省政府也出台了《关于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实施意见》,并于2010年按计划按步骤全面开展。可见,文化软件力在当前形势下具有独特而且突出的地位。

统一战线对于文化软实力的塑造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从我国目前的具体情况看,党外代表人士基本上是高级知识分子,而且统一战线其他方面的骨干力量也大多具有较高文化水平。高等院校聚集了大部分的知识人才,因而是开展统战工作的主要阵地,最能发挥其文化软实力的塑造功能。如何通过统战工作将高校统战成员的文化内涵激发出来形成合力和共同价值观,是创新文化软实力塑造的根本方向。

创新高校统战工作的文化软实力塑造是高校凝聚人心共谋发展的客观需要。统一战线的内部成员,在有形利益和无形利益方面都有所交集。在高校中,包括党外人士在内的广大师生员工,有着对学校事业的科学发展和整体实力不断壮大,带动全体师生员工在荣誉感、成就感、幸福感等方面不断提升的共同愿景。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的利益追求和具体情况,片面追求“有同无异”是不可能的,高校必须通过统一战线工作,以大局意识和共同目标为核心,求同存异,形成文化合力,共谋发展。

创新高校统战工作的文化软实力塑造是高校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举措。高校统战成员的职称、学历层次比较高,知识优势明显,其间不乏知名专家学者及学科带头人、重大科研项目主持人。高校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发展离不开他们,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乃至生态文明发展同样离不开他们。统一战线成员的贡献与高校的统战工作分不开,高校支持他们深入调研,提供一切可能的便利,为广大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为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持提供了保障。

创新高校统战工作的文化软实力塑造是提升社会人文素养、助力国家软实力发展的重要法宝。新形势下,高校统战工作对象具备了新的特点,主体意识增强,渴望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实现;竞争意识增强,渴望在高校乃至社会事业发展中有所建树;民主意识增强,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价值取向多元,信息敏感度高且易受影响。这些特点给统战工作带来新的课题,如果能够有效创新文化软实力塑造,则有助社会发展、国家富强,否则,反而削弱自身力量而为敌对势力所利用。

二、当前高校统战工作塑造文化软实力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文化发展不够充分

高校统战文化,作为一种“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的校园文化建设法宝,本应受到高度重视、大力弘扬。但当前高校统战文化的发展却相当不充分,在校园文化成果中所占分量不大,直接影响其文化软实力塑造功能的发挥。

1、文化传播未成格局,体系化发展仍难实现

当前高校统战信息的传播途径不多,往往局限于校园的新闻报道,未能积极有效地策划体系化传播,统战教育活动实施力度相对较弱,没有达到文化凝聚的目的。统一战线成员众多、层次明显,在宣传、教育、沟通等方面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方法十分不可取;另外,统一战线不断发展,无论是时代背景、政策制度、组成人员、党派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原来的工作思路和思维模式来框套今天的形势局面,会妨碍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统战工作中的贯彻体现。

2、统战理论研究少有热潮,学术氛围难以深厚

统战理论研究少能真正形成热潮,研究动机、目的渗杂,许多研究往往出自统战干部队伍,统战对象本身关注统战理论研究的不多,其热情更多地倾注于自身所在的学科专业,割裂了学术探讨与社会责任的关系。统战对象如果不关注统战理论研究,统战工作的发展将面临着路越走越窄、人越走越少的危险。理论研究少,自然也导致学风不盛。在高校,对统战知识及相关课题进行主动了解、深入学习、开展调研的学生少之又少。学生干部等精英骨干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却比较陌生,忽略了对民主党派的了解和对统战知识的学习。

(二)组织松散合力不强

高校统一战线党外人士众多,要想万众一心形成强大的无形力量,必须在全面发展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做好组织工作。组织工作不力将导致人心涣散、团结意识减弱,削弱校园软实力。

1、对民主党派组织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民主党派众多,党派性质不一,但其间区别常被忽略。主管部门重视统战工作,但将统战对象作为整体对待,缺乏细节意识,导致对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建设,如换届选举、人才梯队建设等,未能给予分类指导、具体协调。尤其是统一战线的“三支队伍”建设存在着不平衡现象,出现思想政治教育强民主观念教育弱、思想认识到位贯彻落实缺位等问题。

2、对民主党派活动参与程度不够

高校统战部门支持民主党派活动,为其提供经费、场所等多种便利。但由于统战干部这一支力量建设相对不强,存在人手不足现象,在活动参与方面做得不够,未能有效融入各民主党派群体当中,与广大党派成员加强联系、深化关系、做好朋友,导致随行调研、交友联系等制度无法落到实处,造成部分成员产生孤立感、边缘感。

(三)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统一战线工作制度建设,一是对已有制度进行健全完善;二是对原有但已过时的内容进行改造更新;三是根据新情况建立新制度。制度建设滞后,反映出统战工作在塑造文化软实力方面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度仍然不高。

1、对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呈现出来的新趋势新特点认识模糊估计不足,制度创新进程缓慢

新时期高校民主党派不断发展,成员不断增多,由于密度较大且存在不同利益趋向,同时也伴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所造成的个体间、个人与高校之间的矛盾冲突,传统的统战工作模式面临极大的挑战,原有制度无法适应时势发展,造成文化软实力在基础层面的分解与弱化。部分统战工作者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制度是根基不能随意改变,倾向于以不变应万变,通过临时的变通和具体工作的调整来应付局面变化。实质上种种个案所表现出来的变化已经反映出统战工作制度亟需变革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缺乏大统战格局意识,统战制度无法融入高校整体制度建设

构建大统战格局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目标,但在制度建设方面往往格局较小,不成体系。统战工作制度不能仅仅是统战部门的制度,也不能仅仅是对统战部门提路线、方针、任务、要求的制度。在学校的制度体系中,统战工作应该被纳入到各个部门的制度建设中,统战部门之外的各个部门都应该对统战工作尤其是其文化软实力发展有一定的配套制度内容。同时还应该融汇到各个部门的具体工作细则中去,这样才能形成合力抓统战、齐心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1] [2] 下一页

© 2017 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统战部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大街145号哈尔滨工程大学主楼626室 邮编:150001 电话:0451-82589621 邮箱:tongzhanbu@hrbeu.edu.cn 管理维护:党委统战部 技术支持:信息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