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统战理论

关于加强重点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理论思考

作者:  来源:党委统战部  发布时间:2010-11-26  浏览次数:1105

高校作为党外知识分子的“汇聚之地”,各类人才较为集中,无疑是党外代表人士的一个重要“输出源”。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并切实做好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建设工作,既是事关高校统一战线长远发展的战略任务和基础工程,也是高校统战工作的一项紧迫的现实课题。本文试图结合高校(主要是重点高校)统战工作的实际,就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中的若干理论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以期引起同行们的关注和指正。

一、定位问题

当前,高校改革不断深化,用人机制日益灵活,高校师资队伍的流动性极大增强,传统的各类人才“汇聚之地”随之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比如,以往高校民主党派组织的发展较多地由导师介绍推荐其留校的弟子,或者教研室负责人发展自己室内同事,现在则因流动性增强,这类曾经主要以“情感+熟悉”为纽带发展成员的方式逐渐地转向“情意+制度”的方式。注意到高校师资队伍构成的新变化,采取更为切合实际的工作方式与手段,不断增强民主党派组织的情感凝聚力和制度吸引力,应是现阶段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提高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方面。

同时,地方及非重点高校的发展,也加大了对重点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需求的竞争度。就地方而言,近些年地方各级党委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加之体制上的保障,统战工作发展势头迅猛,各地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初具规模。相应地,对来自重点高校的党外代表人士需求,地方各级党委已不仅仅满足于“专家型”,其兴奋点正逐渐聚焦于“专家+管理型”或“专家+社会活动型”(一个重要的显性信号即更为看重实职安排),因而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传统的“输出源”就显得有些“供需不对称”。就非重点高校而言,由于人才流动的原因,它们也比以往拥有了更多的党外优秀人才,这就使得有限的社会政治资源(比如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职位)在高校间安排配置时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平均化”趋势难以完全避免。

    面对上述这些新情况,重点高校必须意识到,如果以往所指的“汇聚地”“输出源”更多是指重点高校的话,现在也只具有相对意义了。如何继承以往统战工作的光荣传统,继续保持优势并不断扩大优势,这是今后一个时期重点高校统战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要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创新方法,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抓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建设。不仅在一般党外代表人士的数量输送上,更应把优秀乃至顶尖的党外代表人士的发现与培养作为我们工作的主要定位。唯有如此,才能与国家要求的一流大学应承担的历史使命与地位相称,才能使重点高校的“汇聚地”、“输出源”富有时代新含义。

二、结构问题

结构合理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工作目标之一,这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就重点高校来说,我们认为需要从一定的覆盖面与类型多样化这两方面来加以理解和把握。

一定的覆盖面,主要是指在业已成熟的体制内的“三类安排”(即政治安排、实职安排、党派安排)方面,重点高校应通过自身卓有成效的工作获得其“相应席位”。从现状来看,“相应席位”的成员多为民主党派的成员,这既是重点高校以往也应是今后的一个重要优势。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随着我国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日益完善与推进,随着省市级民主党派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不断加强,提升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整体质量,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思想建设和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将是直接关系到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能否在学校及社会各方面拥有相当“话语权”与影响力的大问题。获得“相应席位”的重点高校民主党派成员,主要是依托所属基层组织的活力,凭借自身独特的专业优势,起到“代表性”示范作用的,这也保证了队伍结构的不断优化。如果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活动总是停留在联谊交友、情况通报等方式上,就会导致党派组织功能取向的逐渐缺失,党派就会逐渐失去生命力,从而也就谈不上结构合理优化了。另外,“相应席位”还应包括非民主党派成员,比如无党派人士、归侨、少数民族人士等,他们相比民主党派代表人士而言,在这方面的差距尤为明显。重点高校,作为各类人才的“汇聚之地”,理应在全社会这类代表人士中占有“一席之地”。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拓展重点高校统一战线的联系面,团结更多界别的党外人才,花更大的气力做好这类非民主党派的代表人士发现、培养、使用等工作。

类型多样化,是指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构成不能只是简单机械地以上述“三类安排”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尽管这是主要的)。人才因其专业性及特有的学术经历,而在其行为方式、性格特点等方面烙有鲜明的个性印记。在坚持政治标准的前提下,对党外人才的个性印记予以尊重、包容实乃是统战工作方法的“精髓”。量才而用、适才而用无疑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丰富多样的类型体现。一些党外人士,学术造诣颇深(这是代表人士脱颖而出,被发现培养的基础前提),为人师表并广受赞誉,但他也许并不擅长(甚或他并不喜欢)领导管理工作,或者尽管暂未被纳入“三类安排”,但在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方面能积极参与,对于这类个人魅力型、社会活动型的党外人士,我们也应以极大的热情,细致的个性化工作,将他们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积极作用。他们也许会被安排在“体制内”,但也应允许在“体制外”,仍应视为“党外代表人士”,作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成员。

[1] [2] 下一页

© 2017 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统战部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大街145号哈尔滨工程大学主楼626室 邮编:150001 电话:0451-82589621 邮箱:tongzhanbu@hrbeu.edu.cn 管理维护:党委统战部 技术支持:信息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