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分布在全国各地,西部和边疆绝大部分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民族问题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也决定了民族工作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更着重强调解决民族地区的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发展,教育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大计,人才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作为国家和人民寄予厚望的人才培养摇篮,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在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中理应承担起更重的担子,从党的民族事业大局出发,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和学校特点,有重点、分层次、全方位地精心培养少数民族学生。
一、从党的民族事业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学生工作
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工作是关系党和国家民族政策落实的战略性举措,也是维护民族团结、国家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近年来,边疆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到内地求学,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他们的求学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这不仅是其个人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渴求,更代表了少数民族地区对人才的需求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期望。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工作既是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更是对“和谐社会”构想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因此,要在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少数民族学生培养的重要性,将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工作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清华大学为例,截至2010年1月,全校共有来自27个民族的少数民族在校生2209人,占在校生总数的6.8%,人数超过百人的民族有5个。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校就成立了宗教与民族工作协调小组,指导少数民族学生培养工作。2006年,在总结以往工作的基础上,校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专门修订并下发了《关于加强我校少数民族学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德育、党建、业务学习、经济资助、社会工作锻炼、就业引导和推荐等方面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学校党委统战部、教务处、研究生院、各学生部处等从本职工作出发,相互配合;校领导带头与少数民族学生交朋友,多次与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以及穆斯林学生共度民族节日,很多少数民族同学都有学校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的手机号码,有困难直接约谈。
目前,清华大学已形成了以校党委统一领导、党委统战部组织协调、学生工作系统等有关单位和各院系共同实施的全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格局。
二、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推动少数民族学生党建工作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必须充分了解和把握教育对象的特质,按教育规律办事。由于历史、地域、经济、宗教信仰等原因,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对国家的发展和成就了解不多,而且常常局限于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入学后,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接触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受各种思潮的影响。因此,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扩大少数民族学生对国家统一强盛、民族大团结的认识是少数民族学生就学期间的重要工作。清华大学一直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少数民族学生培养工作的首位,通过理论学习、国情教育、社会工作锻炼等多种手段,全方位引导少数民族学生。
1.通过理论学习提高学生思想素养
清华大学加强了少数民族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学习。这些学习活动树立了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了学生的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意识,提高了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热情。近年来,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国家重大决策和党中央精神、集中收看国家重大党政活动等已成为少数民族学生培养的常规动作。
2.通过多种活动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和国情教育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清华大学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各民族人民大团结教育的重要载体:每年国庆节都会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登天安门城楼;每年暑假拨专款组织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了解国情、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成果的机会,引导同学树立成才报国的理想信念。每年的少数民族风情周、少数民族新年联欢会,更是增进各族同学相互了解、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