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使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以增强民族意识、凝聚共同意志,形成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两岸同文同种,有着天然“五缘”的联系,在推动两岸华文教育交流与合作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对外华文教育传播的主阵地,向世界展示优秀的中华文化是两岸高校共同的神圣责任。加强协调沟通,增进共识,推进两岸对外华文教育交流融合,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是新形势下两岸高校要深入探讨的现实课题。
一、我校对外华文教育交流合作情况
1.我校对外华文教育具有传统、历史悠久。厦门大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从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校之初,厦门大学就与海外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缘,早在1956年设立华侨函授部,开始从事对外汉语专业的教学工作,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面向世界、面向东南亚,来华面授学习与中文远程教学并举的教学特色。随着“汉语热”不断掀起,世界性的汉语学习需求不断增加,我国政府于2004年启动了一项浩大的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推广工程,即2010年前将在全球建成100所孔子学院,为各国汉语学习者提供优质、规范的教学条件。厦门大学是国家“汉办”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的重点学校和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是首次入选承担建设孔子学院的十七所大学之一。我校党委高度重视海外华文教育,紧紧抓住良好契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整合各方力量,努力将厦大华文教育的规模和层次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2006年11月,我校第一所孔子学院在泰国皇太后大学揭牌。短短三年,学校已走进了亚、非、欧、美四大洲,先后与12所大学共建孔子学院。在重视孔子学院硬件建设同时,学校还十分注重选派合适、优秀的骨干教师和学生前往合作院校。2009年底,在我校举办的孔子学院建设研讨会上,国家汉办主任许琳充分肯定了厦门大学在汉语国际推广中的作用,她赞赏厦大与北大、人大等高校在承办孔子学院方面,发挥了骨干和示范作用。由于厦门大学在推动华文教育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国家汉办委以重任,委托厦门大学与国内其他七所高校一起,共同承担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基地的建设任务,孔子学院国家南方基地将建在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基地将面向全球孔子学院和全球汉语学习者,为汉语教学提供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测评体系、统一的管理、统一的服务。
2.我校在参与海峡两岸对外华文教育合作有十分光明的前景。虽然海峡两岸华文教育在许多方面存在一定分歧,但在帮助华侨华人在海外生存、发展,推动和促进中华文化在世界传播的问题上,都付出了很多努力。厦门大学是一所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国家综合性重点大学,对外华文教育已走过50多年的历程,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底蕴,学校人文社会学科基础扎实、师资力量雄厚,加上承担孔子学院国家南方基地在学校的设立,这些都为学校参与两岸对外华文教育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9年11月,校海外教育学院负责人参加国务院侨办率领的大陆华文教育考察团赴台湾访问,双方已在师资交流、学生夏(冬)令营、华文教材编写、华教课题研究、举办华文教育论坛等领域开展实质而具体的合作方面达成诸多共识。2010年4月,两岸三地华文教学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召开,20余家高校的50余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华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汉语国际传播的途径与方法、网络华文教育、商禽诗歌等内容进行积极深入的探讨,取得了实质性成果。